2014执业药师《中药学专业二》复习备考重点(5)

    一.萜类的定义和分类:

      萜类化合物为一类有甲戊二羟酸衍生而成,基本碳架多具有2个火2个以上异戊二羟酸结构特征的化合物。

      分类:

    名称

    碳原子数

    通式(C5H8)n

    半萜

    5

    n=1

    单萜

    10

    n=2

    倍半萜

    15

    n=3

    二萜

    20

    n=4

    二倍半萜

    25

    n=5

    三萜

    30

    n=6

    四萜

    40

    n=8

    多萜

    〉40

    n>8

      二.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:

      经验异戊二稀法则(萜类化合物都是由异戊二烯单位以头尾顺序和非尾顺序相连而成的)羟酸途径衍生的一类化合物

      三.单萜

      1.无环单萜 记住月桂烷型和艾蒿烷型

      2.单环单萜:

      卓酚酮型类化合物:是单环单萜的一种变型结构,其碳架结构不符合异戊二烯规则。芳香性。环上的羟基有酚的性质,酸性,介于酚类和羧酸。与多种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晶体,铜络合物为绿色结晶,铁络合物为红色结晶。

      3.双环单萜:樟脑(挥发性)

      4.三环单萜

      5.环稀醚萜类:

      根据起其环戊烷环是否裂环,可分为环稀醚萜苷及裂环环稀醚萜苷。

      环稀醚萜苷:(1)C-4有取代基:4-位多为甲基或羧基、羧酸甲酯、羟甲基

      (2)4-去甲基

      裂环环稀醚萜苷:C7-C8处键断裂成裂环状态,有时C7与C11形成六元内酯环

      特点:大多数易溶于水和甲醇,溶于乙醇、丙酮、正丁醇,难溶于氯仿、苯、石油醚等亲脂性溶剂。苷易水解,生成的苷元为半缩醛结构,化学性质活泼,遇酸,碱,羰基化合物和氨基酸等变色,如苷元遇氨基酸加热,红色至蓝色,苷元加铜离子,加热显蓝色。

      四.倍半萜

      1.无环倍半萜:金合欢醇(香料)

      2.单环倍半萜:青蒿素(抗恶性疟疾活性)

      3.双环倍半萜:

      薁类衍生物:五元与七元骈合的酚羟衍生物,芳香性。在挥发油分级蒸馏时,高沸点馏分中可看见蓝色或绿色的馏分,显示可能有薁类成分存在。具有高度共轭体系的双键。不溶于水,可溶于有机溶剂和强酸。

      五.二萜

      1.二萜可以看成是由四个异戊二烯聚合而成的衍生物,可以(C5H8)4通式代表

      2.结构特点:结构中存在4~5个甲基;开链,单环,双环,三环,四环,五环等;天然的无环和单环较少,双环或三环较多

      六.理化性质

      (一)物理性质:

      1.性状:单萜和倍半萜---多油状液体,少数固体结晶;具有挥发性及特意香味— 随水蒸气蒸馏---沸点随C5单位数,双键数,含氧官能团数的增加而升高;倍半萜和二萜---多固体结晶

      萜苷---固体结晶或无定型粉末,不具挥发性

      2.旋光性:手性碳-----旋光性---光学活性

      3.溶解性:一般难溶于水;溶于甲醇,乙醇;易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:乙醚、氯仿、乙酸乙酯、苯

      (二)化学性质

      双键加成反应:

      1.卤化氢加成反应   2.溴加成反应

      3.亚硝酰氯(Tilden试剂)反应:用于鉴别不饱和萜的分离及鉴定

      4.Diels-Alder反应:初步证明共轭双键的存在

      羰基加成反应:

      1.亚硫酸氢钠加成:区别醛基,活化醛基,普通醛基

      2.吉拉德(girard)试剂加成:季胺基团的酰肼(T或P试剂)

      七.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和分离

      原理:挥发性、亲脂亲水性、特殊官能团的专属反应以及极性差异

      避免光、热、酸、碱等对结构的影响

      1.提取:挥发性萜类----用挥发油方法;甲醇、乙醇提取;脱水溶性杂质(1.正丁醇萃取法,2.活性炭,大孔树脂吸附法)

      2.分离:1.利用特殊官能团分离 2.结晶法分离 3.柱色谱法分离

      八.萜类化合物的检识:

      缺乏专署性强的检识反应.;主要应用:硫酸乙醇等通用显色剂或羰基类显色剂;香草醛-浓硫酸试剂;仅有卓酚酮类、环烯醚类(单萜)、奥类有特殊的专署性检识反应

      (一)理化检识

      1.卓酚酮类 A)FeCl3反应---赤色络合物

      B)CuSO4反应---稳定绿色结晶

      2.环稀醚萜类  A)Weiggering法(乙酸10mL0.2%,CuSO4水溶液1mL,浓硫酸0.5mL)

      加热,环烯醚苷--许多颜色.

      B)Shear反应:(1:15浓盐酸:苯胺)吡喃衍生物显色

      C)其他显色反应:酸碱敏感—分解,聚合,缩合,氧化等---不同颜色;京尼平—

      氨基酸(甘亮谷)—红至蓝色;冰醋酸及少量Cu2+---蓝色;

      环戊酮结构---2,4-二硝基苯肼—黄色

      3.薁类化合物:A)Sabety反应:(1d氯仿+5%溴的氯仿溶液)蓝色,紫色或绿

      B)Ehrlich反应:(对-二甲基苯甲醛-浓硫酸)紫色或红色

      C)对-二甲基苯甲醛显色:蓝色---奥类

      (二)色谱检识:

      通用显色剂

      1.硫酸:干燥15min-110 ℃加热----颜色或荧光

      2.香兰素-浓硫酸:室温—浅棕,紫蓝,紫红色;120 ℃--蓝色

      3.茴香醛-浓硫酸:100 ~105℃加热颜色深度最大--水蒸气-消除桃红背景--蓝紫、紫红、蓝,灰、绿色

      4.五氯化锑:120 ℃加热—萜醇,加热前,灰到紫蓝色;加热后棕色(其他类只此现象)

      5.三氯化锑:100 ℃加热10min与(4)现象一致

      6.I2蒸气:5min 后棕色—1%淀粉—蓝色

      7.磷钼酸:120 ℃加热---蓝灰色---对醇类可达0.05~1μg---氨蒸气熏后消除黄色背景.

      专属性试剂:

      1、2,4-二硝基苯肼---检识醛酮类---无此官能团-黄色,环状的羰基---橙红色

      2、邻联茴香胺---检识醛酮类---室温—醛---黄至棕黄加热变深

      九.挥发油

      (一)定义:

      挥发油(Volatile oil): 也称精油。是存在于植物体内一类具有挥发性,能随水蒸汽蒸馏出来的与水不相溶的油状液体的总称。大多具有芳香嗅味和较强的生理活性.

      (二)挥发油的组成:

      1.萜类化合物:主要是单萜、倍半萜及其含氧衍生物

      2.芳香类化合物:小分子芳香成分,在油中存在比例次于萜类.多具有C6-C3骨架,多为酚或其酯类;还有些具有C6-C2或C6-C1骨架的化合物

      3.脂肪族化合物

      4.其他化合物

      (三)理化性质:

      1.性状:多为无色或淡黄色油状透明液体,有浓烈的特异性嗅味。冷却条件下挥发油主要成分常析出结晶,称“析脑”,析出物称“脑”,滤去析出物的油称“脱脑油”。

      2.挥发性: (区别脂肪) 自然挥发,如将挥发油涂在纸片上,较长时间放置后,挥发油因挥发而不留油迹,脂肪油留下永久性油迹。

      3.溶解性:不溶于水,易溶于有机溶剂,在高浓度的乙醇中能全部溶解

      4.物理常数:多比水轻,强折光性,沸点在70到300之间

      5.稳定性:易氧化变质,因此提出挥发油后,放入棕色瓶、密闭、低温、避光保存.

      (四)提取和分离

      提取:

      1.蒸馏法(水蒸汽蒸馏法*):最常用,不用于对热不稳定的挥发油

      2.溶剂提取法:

      3.压榨法:适用于含挥发油较多的原料 4.吸收法:提取贵重的挥发油

      5.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法

      分离:

      1.冷冻析晶法:将挥发油置于0℃以下,必要时降至-20℃,继续放置,析出的结晶,再进一步冷冻析晶,可得纯品

      2.分馏法:不同成分,结构不一样,沸点(bp)也不同

      沸点高低的影响因素:碳链越长bp越高;官能团的极性越大,bp越高;不饱和度越多,bp越高;挥发油的某些成分在bp温度下,往往被破坏,故通常采用减压分馏.

      3.化学分离法:(1)碱性成分的分离 (2)酚,酸性成分的分离 (3)醇类成分的分离:邻苯二甲酸酐 (4)醛,酮成分的分离:亚硫酸氢钠饱和液和吉拉德试剂

      4.色谱分离法:

      (1)普通柱色谱:氧化铝和硅胶柱色谱,常用洗脱系统有石油醚、环己烷、乙酸乙酯、二氯甲烷等,可用单一溶剂系统,也可用混合溶剂系统。

      (2)硝酸银络合柱色谱:

      应用:含双键的混合物,双键数目不同或位置不同

      原理:利用双键与硝酸银吸附强弱而分离(一般规律:双键数目多吸附强、末端双键吸附强、顺式双键吸附强)

      (五)挥发油的检识

      1、物理常数测定:相对密度,比旋光度及折光率

      2、化学常数的测定:酸值(中和1g挥发油中游离酸性成分所消耗KOH的毫克数)

      皂化值(水解1g挥发油中所含酯所需KOH的毫克数)

      酯值(中和并皂化1g挥发油所需KOH的毫克数)

      3、官能团的鉴定

扫描二维码咨询相关课程:
微信咨询:史老师
微信咨询:岳老师
北洋创新教育微信号搜索:13920056911,13920714125
  • 天津初中高级职称评审
  • 天津建筑企业资质升级
  • 天津高端人才就业
  • 天津全日制统招大专
  • 天津成人高考
  • 天津远程教育
  • 天津在职研究生
  • 天津落户加分证书
  • 天津设备点检员资格证书
  • 天津劳动关系协调员天津安全评价师
  • 天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
  • 天津二级建造师培训
  • 天津一级建造师培训
  • 天津土建安装手工预算培训
  • 天津造价工程师培训
  • 天津监理工程师培训
  • 天津消防工程师培训
  • 天津安全工程师培训
  • 天津安监局安全上岗证
  • 天津质监局上岗证
  • 天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资格证
天津北洋创新教育(天津15年教育经验品牌机构)
天津市和平区南京路305号经济联合中心大厦中心2337室(23层下电梯右手)
咨询电话:022-27233700 27233766
版权所有@2005-2021 违者必究
咨询QQ:153297222 153297505
版权所有@天津北洋创新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备案号: 津ICP备19010208号